一、 学位授权点简介
物理学一级学科是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。学科始于1982年设立的物理学史硕士学位授权点,于1990年获批无线电物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2006年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。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立足物理学发展的前沿,紧密结合能源领域的应用,开展相关物理问题的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构建了“物理+能源”特色的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,形成了物理场探测方法与技术、能源物理理论与技术、凝聚态物理、理论物理4个稳定的培养方向,已成为物理和能源领域重要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。
二、培养目标
物理学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,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,遵纪守法,身心健康,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,具有“物理+能源”特色,物理基础理论厚重,专业培养方向实用,适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,物理学与能源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硕士研究生人才。毕业生能够在教育部门、科研机构、高新技术企业、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教学、科研、技术开发、管理等工作。
三、基本要求
1、品德素质: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,努力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拥护中国共产党,热爱祖国,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,遵纪守法,诚实守信,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学术修养,身心健康。
2、学术素养: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、优秀的科学作风和崇高的敬业精神;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,开拓创新,团结协作;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、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。
3、知识结构:掌握物理学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;系统掌握一门外语,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书刊;掌握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;具有强烈的学术创新意识,严谨的逻辑思维,活跃的学术思想;重视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,为系统性、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。
4、基本能力:具备良好的科技写作能力、知识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、国际学术交流沟通能力、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;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能力。
四、培养方向
物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设4个培养方向:物理场探测方法与技术、能源物理理论与技术、凝聚态物理、理论物理。
方向1:物理场探测方法与技术
该方向主要研究物理场(电磁场、声波等)在地下、油井和海洋目标探测中的方法及应用,包括电磁探测和声波探测技术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;复杂介质中电磁波及声波传播规律研究;水下物理场信号产生机理、空间分布特征及在典型海域的传播规律研究。
方向2:能源物理理论与技术
该方向主要研究非常规油气、氢能、核能、海洋能等开发、存储过程中的物理理论与技术,包括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物理方法;氢能、海洋能开发及存储理论与技术;核能与核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方法。
方向3:凝聚态物理
该方向主要从微观角度出发,研究由大量粒子(原子、分子、离子、电子)组成的凝聚态的结构、动力学过程及其与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,包括光电材料、热电材料、纳米功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中光电和热电输运特性等基本物理问题;低维纳米结构稳定性和低维纳米结构可控组装及功能化;材料自组装微结构、纳米力学、纳米流体输运特性。
方向4:理论物理
该方向主要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为手段,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、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,包括原子核结构与反应,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的新奇量子相,分子和离子碰撞电离,高能强子强子碰撞等方向的理论研究。
五、学习年限
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,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。
六、培养方式
主要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,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可采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、科研训练、学术交流相结合的方式,实行个别导师指导或团队导师指导。
七、学分要求
总学分最低28学分,必修课最低13学分。
附件1:
研究生课程设置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