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刘健讲师在美国物理学会期刊Physical Review C连续发表两篇论文,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均为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。《Physical Review C》为中科院JCR分区SCI 二区和原子核物理小类一区期刊,是原子核物理的顶级期刊。

论文“Coulomb form factors of even-even nuclei described by axially deformed relativistic mean-field models”Physical Review C 95, 044318 (2017),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刘健讲师,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为第一单位,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为合作单位。论文在电子散射的研究中考虑进去了原子核的形变,第一次采用了形变RMF模型+DWBA近似来研究原子核的形状因子。结果表明,对于球形原子核,形变RMF模型+DWBA方法和球形RMF+DWBA方法结果几乎一致;而对于形变原子核,形变RMF模型+DWBA方法和实验值符合的更好,说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。论文的研究结果,对后续形变核的电子散射实验有指导意义。
![说明:C:\Users\geometry\AppData\Roaming\Tencent\Users\406026772\QQ\WinTemp\RichOle\GYFJTC}$CY@VOT]$5{1%DYM.png](/_upload/article/images/6b/f0/8cec6f08417dbbb3b0fe22d47667/d238a649-f1ee-469a-8373-323045140a3e.png)
论文“Coulomb form factors of odd-A nuclei within an axially deformed relativistic mean-field model”Physical Review C 96, 034314 (2017):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刘健讲师,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为第一单位,山东大学、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为合作单位。论文研究了形变奇A原子核的电子散射。奇A核的基态自旋宇称不为0+,其库仑形状因子根据角动量的不同,需要考虑不同级次C0, C2, C4等内禀极子的贡献。论文计算了不同形变奇A原子核的库仑形状因子,并和实验值以及球形散射模型的结果对比。通过对比,可以看出文中提出的形变散射模型的理论结果和实验值符合的更好,反映出了模型的有效性。论文的研究结果,可以指导后续的奇A原子核电子散射实验。
论文链接:
https://journals.aps.org/prc/abstract/10.1103/PhysRevC.95.044318
https://journals.aps.org/prc/abstract/10.1103/PhysRevC.96.034314